跟AI搞WordPress插件开发这事儿,真的让我这个半吊子开发者刷新了三观!两年前折腾一个简单插件可能要熬夜debug两周,现在用AI工具几天就能出成品 – 虽然免不了要调试,但效率提升至少有5倍。就拿我做的这个自动内链插件来说,要不是用了Cursor Pro,估计现在还在啃WordPress Codex文档呢。但说实话,AI写插件这事有不少门道,给大家分享些血泪经验…
AI写插件的正确打开方式
千万别像我第一次那样傻乎乎直接说”写个WordPress插件”。AI生成的代码往往会缺斤少两,特别是核心的插件头部注释、安全验证这些。后来摸索出个秘诀:先让AI生成完整框架。比如我会先要求:”按WordPress官方标准创建一个插件骨架,包含必要的安全校验、国际化和基础hooks”。这样后面功能开发就能少踩一半的坑。
有意思的是,不同AI模型各有所长。Claude适合写业务逻辑,但调试PHP类问题时换成GPT-4更靠谱;处理CSS布局时又得切到Gemini。有个取巧的办法:在Cursor里用#model:claude-4
这样的注释就能随时切换,比手动切模型快多了。
实战避坑指南
调试阶段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有次生成的后台表单死活不保存数据,查了半天发现是AI漏了wp_nonce_field
安全字段 – 这种低级错误新手特别容易中招。后来学乖了,调试时重点关注三个地方:权限检查(current_user_can)、数据验证(sanitize_text_field)和非ce验证,这三点不出错就能避免80%的致命问题。
还有个惊人的发现:AI写的SQL查询经常不优化。有次生成的文章查询没用WP_Query
而是直接写SQL,差点把服务器搞崩。现在我都会额外嘱咐:”使用WordPress最佳实践,避免直接SQL查询”。话说你们猜AI生成代码里最常缺什么?竟然是add_action
的优先级参数!这个小细节能让人debug到怀疑人生…
进阶小技巧
现在我做插件都会让AI先输出UML流程图 – 虽然Cursor画图很烂,但能帮我理清hooks调用关系。还有个神操作:用AI生成单元测试。告诉它:”为这个插件类生成PHPUnit测试用例,覆盖主要功能点”,瞬间就能得到测试骨架,比自己写快多了。
最后透露个数据:我的GitHub统计显示,用AI开发的插件平均每个功能点需要3-5次迭代。但时间分布很诡异 – 70%时间其实花在和AI的”需求拉锯战”上,真正的代码编写可能只占30%。所以重点是要学会用自然语言精确表达需求,比如别说”做个后台设置页”,而要具体到”创建带分页的表单,包含开关控件和颜色选择器”。
对了,千万别指望AI搞定所有事。像插件提交WordPress官方仓库时的代码审查(对,就是那个严格的PHP_CodeSniffer),还是得老老实实手动调整。但整体来说,用AI开发插件的体验就像突然获得了超能力 – 虽然需要学习控制力道,但一旦掌握,真的能突破技术壁垒。我的下个目标是尝试用AI写WooCommerce扩展包,成功的话再来分享血泪史~
评论列表 (5条):
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...